查看原文
其他

欧美研究结果,揭示推娃时间点和方法,让娃变成自推娃!

从硅谷到狮城的卡卡妈 如妈闯美国 2022-11-13

本文来自公众号:养娃在硅谷


养娃在硅谷介绍:

一个华人可以发声,传递正能量的平台。硅谷职场精英妈妈们亲身经历和全身心付出所得的精华总结。内容涵盖育儿干货,硅谷教育,美国生活文化,荐物和职场等。以自身实践结合中西方科学理念,愿能给您和家庭带来快乐与收获。



很多亚裔家长对欧美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都会有这样的评价:“每天老师就带着玩,啥也不学!”  在硅谷,走进老美们办的幼儿园,几乎都一个画风 - 孩子们每天唱唱跳跳,写写画画,课程被各种各样的游戏占满,孩子每天回家玩的很开心很累甚至很脏,家长问问孩子具体学了啥,孩子好像也背不出什么。


这些学校被称为是Play-based的学校,一些亚裔家长是无法接受的。



作为华人家长,我也曾非常迷茫。不仅现在全中国的家长都育儿焦虑急功近利,就连在我生活的美国硅谷华人圈子里,也遍布着推妈和鸡娃,把中国的教育方式搬到了美国。从娃刚能说话起,便360度推娃,能报的课外班全部上一遍,给娃灌输大量的知识。娃上小学后,更是马不停蹄 - 钢琴弹起来,刷题刷起来,编程编起来,单词背起来,各种科目提前学起来!湾区的各种推娃群里每天讨论激烈,鸡血程度比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


硅谷亚裔聚居区有“补习一条街”,也有从幼儿园阶段就猛推学术的一众私立学校。如果你来硅谷的奥数竞赛现场看看,几乎全部的参赛者都是黑头发的亚洲人。但最讽刺的是,奥数物理竞赛获奖最多的亚洲人,数学能力最强的亚洲人,却鲜有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最顶尖的中国高材生也大多成了高级打工仔。可以说,很多亚裔的“天才”并不是真正的天才,而是通过超前学习和刷题刷出来的“天才”。


几乎全是亚裔的美国数学竞赛考场


美国华人最近输了状告哈佛招生不公的案子,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次东方教育和西方教育理念的严重碰撞。


美国的教育普遍是小学松,从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开始逐渐加紧。当你看到美国的孩子们快乐地享受着童年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欧美的早期儿童教育是以“玩”为主的呢?


最近,我采访了在美国有30年幼教经验的孫立葳博士,她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也特意去读了一些欧美真实的研究结果。我今天想告诉大家,为什么欧美的儿童教育选择了以玩为主?孩子从“Play Based”的教学方式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为什么“鸡娃”虽然可以短期见效,但是长期来看可能是对孩子有害的。



孫立葳博士,在幼教领域頗富知名度,桃李滿天下的她,是幼儿教育的权威。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纽约大学幼儿教育系硕士。目前任职硅谷非常知名的De Anza College 儿童发展教育系专任教授及系主任,美国加州湾区华人幼教协会会长。



1. 发达国家对过早推学术的研究结果

2. Play-Based的学校如何让孩子玩中学

3. 顺性教育而不是超前教育

4. 发掘孩子的强项是你的责任

5. 养娃不必压力大,先了解你自己




1. 发达国家对过早推学术的研究结果

首先,所有历史上著名的幼教理论专家,无论是研究心理层面的还是肢体层面,无论是华德福,瑞吉欧,还是蒙特梭利的教学,都得出的是同一个结论:孩子是从玩中学的。7岁以前的孩子,玩就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如果家长想顺性教育,就请让你的孩子小时候从游戏中学习,而不是幼儿园就开始做work sheet。





代表人物皮亚杰是现代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主流理论支持,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几乎所有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都是基于皮亚杰理论的深入研究或补充。


皮亚杰特别推崇游戏,他认为游戏对幼小的孩子来讲比读书认字更重要。皮亚杰喜欢把孩子称为“小小科学家”,因为他们生来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皮亚杰认为好奇是所有孩子的第一特性,每个宝宝都善于主动学习。皮亚杰说:“每告诉孩子一次答案,就剥夺了一次他们学习的机会。”  


现在的科技很发达,家长喜欢给宝宝灌输知识,但其实,这些都不如真实世界中的游戏和互动更能带给孩子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进步。




其次,很多发达国家其实早就经历过今天亚裔父母的迷思,也曾有疑问到底应不应该早期推孩子学术。为此,这些发达国家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终结论是早期推孩子学术是极其错误的。

2015年,Peter Gray博士在《心理学今日》上发表的文章题目为“早期的学科式训练会对孩子造成长期的危害” 。


早在1970年代,德国政府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研究,对50个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的毕业生与50个以学术为主的幼儿园的毕业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提前学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的优势最多只能保持到孩子4年级,从孩子4年级开始,提前学的孩子的各方面表现都有明显下降。特别是,他们在阅读和数学方面的进步较弱,在社交和情感上的适应能力也较差。


在研究之时,德国正在逐步从传统的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向学术幼儿园转变。由于这项研究结果,德国扭转了这一趋势,促使所有幼儿园回到了以游戏为主的模式。


在美国,也有类似的实验和结果。Marcon Rebecca研究了贫困地区的非洲裔美国家庭的343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送孩子去了以教授知识为主的幼儿园。结果同样发现,这些孩子在前四年有明显的优势,但到了四年级就出现了严重的成绩下滑,而且他们社会以及情感方面的发展都比同龄人差。


类似的研究和结果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列举。感兴趣的家长可以自行搜索英文相关话题。

幼儿园阶段和刚入小学的孩子,没有机会自由玩耍,而是机械化的按照成人的安排超前学习。超前学习的孩子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吗?未必,表面看起来很超前的孩子可能只是有很好的记忆力而已。

有些本来做得很好的父母,难以抵住周围鸡血家长的压力,也开始跟风,孩子小小的就开始打鸡血,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是很可怕的。


有人会拿出一些个别成功人士的案例来支持鸡娃的教育模式。是的,人群中总有是不管怎样教育,都能成才的人,因为基因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人成才了不代表他们经历的教育方式就一定是有效的,有可能只是幸运的没有被扼杀而已。

想挖掘出或者接近真正的因果关系,就不能只看个例,而要看大量样本的长时间追踪。在教育领域,虽然可能做不到像医药学领域那么严格,但至少可以做到大样本和对照,总比那些喜欢拿个例出来理论的说法要更接近真实的因果关系。你依然可以坚持你推妈鸡娃的教育方式,但发达国家上面的大量研究已经清楚地阐明了过早推学术的后果。


那难道就该让孩子傻玩吗?不,玩也是很有讲究的。


2. 以玩为主的学校到底怎么让孩子从玩中学到东西的?


孙博士说,许多华人家长都有一种迷思,他们很难把玩跟学的概念联系在一起。其实孩子7岁以前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且他们一直都是在学,很多时候是在建立一些概念,对未来的帮助都非常的大。


玩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孩子玩好了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加减法。对于四五岁的孩子来说,他也要学习数学,要学阅读,都要学,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学习的方式会跟高年级的小学生不一样,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不同的思考模式。


幼儿的思维模式是不合逻辑的,由于人生经验的缺乏,幼儿的学习需要有具体的感官体验,比如要摸到看到闻到和大量的互动,才能真正的理解。不能用教大人的方法来教小孩子。


比如让孩子数手指的时候,幼儿总会跳着数,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一对一对应的概念,如果你教孩子背诵似的从一数到一千是没有意义的,孩子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而是要先让孩子搞懂一对一的对应,比如可以玩停车场的游戏,把乐高当车位,一个车位停一辆车,来帮孩子建立对应和数的概念。


很多家长认为以玩为主的学校就是“放牛吃草”,这是错误的观念,实际上以玩为主的幼儿园老师非常辛苦,因为她们每天要花很多的心思去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很多活动,要让孩子玩得高兴,又要把想教的概念通过游戏让孩子掌握,这需要一种很周密的设计。


再举个例子,比如和孩子们一起煮饭,教他们做pancake,在整个教学游戏过程中,小朋友其实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第一孩子可以学到烘培本身,做饭本身是一个多方面的学习;

- 你和的面团放到烤箱以后,它会膨胀,进去跟出来时的样子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化学变化;

- 当孩子要去量几杯的面粉放几杯的水几汤匙的油,如果放错了,面是不会成型的,这就是measurement, 是数学;

- 面粉放进去以后小孩子要学习怎么去搅动, 和揉面团,这是一个对小肌肉的锻炼;

- 当孩子学会了怎么样去做面团的时候,老师可以把所有的recipe写下来,小朋友因为很喜欢做这件事,他们会愿意去阅读。 



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不但学到了数学,学到了阅读和科学,锻炼了手部小肌肉,还会有很多跟其他孩子互动合作的机会,这又是社会情绪方面的学习。这些活动的设计很自然的把学习融入到了游戏里面,最重要的是小朋友非常喜欢也会非常专注,有很强的学习动机。



3. 什么阶段做什么事,顺性教育而不是超前教育


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都有其特点,0到2岁是一个阶段,2岁到7,8岁以前是一个阶段,7/8岁到12岁是一个阶段,12岁到18岁又是另一阶段,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脑部发展都完全不同。所谓的顺性教育就是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学什么东西。


让孩子的每一个阶段用自己适合的方式学习,学习适合他学的东西,才能自然的理解并很快吸收运用。


而Play-based的学习方式在7岁以前都是适用的。


很多家长在孩子4,5五岁的时候就希望他们去推学术的学校,因为家长觉得既然孩子可以学,为什么我不让他学呢?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多家长就开始焦虑紧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到了7,8岁,家长一旦发现别人的孩子可以做这么多的阅读可以算复杂的算数!为什么我的孩子还不能?家长就会更加异常焦虑。



但是研究告诉我们不用焦虑,如果你用很多时间让孩子去提前学习那些东西,去“抢跑”,在短期内看起来确实很有效果,但孩子在该享受童年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时间玩耍,他会失去其他更重要的能力。


没有得到顺性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我们永远不知道。孩子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也有可能对某些科目产生排斥,一旦产生了排斥他就不再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其实7,8岁以后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怎么样去增加孩子的注意力,怎么样去学习一个礼拜背20个单词,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他们愿意,孩子其实可以一天背20个单词,重点是在于学习动机,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没有学习动机,即使他有这个能力,他也无法坚持下去。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非常重要,7,8岁以前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


然后7,8岁以后,等到孩子到了适合钻研学术的年龄,再慢慢地帮助他建立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就逐渐变成那种理想的“自推”娃了,后劲十足。



4. 发掘孩子的强项是你的责任


孙博士认为,家长最重要的责任不是要像老师一样铺天盖地的把每一个领域的知识都教给孩子,家长应该放手,放轻松,只要你放松,孩子不会觉得有压力,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孩子们的学习也会变得很自然。


皮亚杰说,“只要学习的坏境适合孩子,所有的幼儿都是主动的学习者”。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局限,加德纳(世界著名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说过 “我们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14种左右不同的能力,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在14种智能上都是高的,都是有高有低。”  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责任是让孩子发掘出他自己的强项与弱项。让他能够继续发展他的强项,同时又能用他的强项去帮助他的弱项。


怎么样去发掘孩子的强项?其实很简单,家长只要用心的去观察你的孩子,每天陪着他玩,你就会发现它很明显,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一定是他的强项!譬如说有些孩子的空间概念很好,他很喜欢堆积木。



有一个担心的妈妈说,她的孩子每天就是堆积木,其他事都不爱做。但堆积木这件事情,可以学形状,学空间概念,可以学数学,可以锻炼语言能力。例如可以让他描述他堆的是什么东西,怎么堆出来的,妈妈可以把他所建构的这个东西跟他一起写成一个故事,甚至让他画一幅画。可以找别的小朋友跟他一起堆积木锻炼他的社交能力,可以带他一起去看不同建筑。妈妈也可以找各式各样的建构玩具,鼓励孩子做喜欢的游戏,继续发展自己的强项。


如果这个孩子的弱项是语言,家长可以借孩子空间概念的强项来链接语言的弱项。比如妈妈可以鼓励孩子把他做的积木,建构的东西介绍给别人,增加练习的机会,这就是用他擅长的领域,跟他的低领域发生结合。


所以,家长要了解并最大化孩子的天赋之处,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发展,才能走得长远。



5. 养娃不必那么大压力,先了解你自己,再去教孩子

周末上多少兴趣班都比不上家长跟孩子一起做家长喜欢和擅长的事,育儿之前请先了解你自己。


很多家长平常上班太忙了,周末就忙着给孩子上一大堆的才艺班,以为这就是培养孩子特长爱好,以为自己本身不能给孩子什么,看别人学什么我也学什么,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孩子全部都是给别人教。长此以往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会可能发生很大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家长自己拥有擅长和喜爱的东西,却不能给她的孩子,这非常可惜。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有很多可以给孩子的东西。家长对孩子,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其实孩子学那么多课都不如家长亲自影响孩子。为什么美国人很少送孩子去外面各种兴趣班?因为美国家长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兴趣感染孩子。家长喜欢某种运动,就从小带着孩子一起玩;家长喜欢唱歌玩乐器,就跟孩子一起唱唱跳跳,孩子每天跟家长一起玩,自然很容易受到感染和启发,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技之长。



家长其实不需要给自己这么大压力,你应该检视一下自己什么地方是强项,你自己爱好什么?如果你特别喜欢文学,那你就多读几本书给他听;你喜欢烹饪,让孩子帮你一起洗洗菜做做饭;如果你特别喜欢唱歌,多跟孩子唱几首歌;你自己喜欢跳舞,跟他一起跳跳舞;你很会弹钢琴,跟他一起弹弹钢琴,你说音乐有什么?音乐跟数学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有半拍全半拍⅛,那不就是数学?


家长们用你的强项去教育你的孩子就好了,而且这个过程,你会变得很轻松快乐,因为那是你喜欢做的事。何必去寻找一些不适合你的,或是你都做不到的事情强迫孩子去学呢?连你自己都不享受而且从来不去做的事情,你凭什么要求孩子享受并且能坚持下来呢?


很多中国长大的孩子,包括我自己,都抱怨家长在他小的时候逼迫他学某个项目;而很多中国家长也总是抱怨孩子在某个项目上坚持不下来。反思一下,这就是问题所在。

总之,过早推娃伤害大,推娃的时间点,方式方法尤其重要。鸡娃前,请三思。



卡卡妈作者介绍:





海外学中文口碑最佳

LingoAce团购




数学思维训练No.1

火花思维促销



鸡娃干货
美国老师推荐的20个YouTube教育精品频道,K-12都全了!20个有趣科学实验,在家就能做,让K-8娃涨知识
免费英语作业打印网站,“救命”的学习资源!3个免费英语阅读精品网站,娃不用再买书了!美国私校小学百本必读书单:欣赏自我,激发梦想
美国高中生最爱读的书单
TED推荐给青少年的27国必读书单,提醒孩子再忙也要多开眼界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一位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的分享
美国分裂时刻:怎样让孩子面对种族主义仇恨
对孩子危机也是契机:宅家几个月后,孩子的成长出乎我意料
美国学校教孩子摆地摊:用多学科教学,全方位训练孩子能力!
娃硬刚特朗普,思辨能力强的小学生真惹不起
副总统候选人Kamala Harris背后,是100万令人颤抖的印度虎妈
新冠疫苗之母,她40年死磕科研,还培养出奥运冠军女儿
垃圾工逆袭哈佛法学院:抗挫力这块“肌肉”怎么练?
疫情影响下,孩子如何消除焦虑,应对逆境?孩子的决策能力:我这样培养女儿的自信表达力教了很多遍孩子还是不会,原因也许是你沟通用错了方法
豆瓣9.3!这部5年来收视最高的英剧新作,只为告诉孩子生命的意义

鸡娃搞笑文

在美国当妈,我不需要铂金包,需要枸杞水
美国打娃惊魂记
学琴这件事,真的太费妈了
在美国为女儿办云生日派对:从乘风破浪,到魂飞魄散
娃教口语赚钱,教到最后老母亲哭了
美国小学网课奇葩作业,意不意外??
寒假+学校网课,劳娃伤财,损妈折爸!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两颗假钻引发的血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